文章摘要:自20世纪初以来,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编辑版本,其文本编辑原则展现出了三种编辑方法:一是主题反注文本的编辑方法,以阿多拉茨(V.Adoratskij)基版、朗兹胡特/迈耶(G.Mayer)版为代表;二是历史编辑方法,以梁赞诺夫(D.Ryazanov)版、巴加图利亚(G.A.Bagaturija)版、陶伯特(I.Taubert) 1972年版、广松涉(Hiromatsu Wataru)版为代表;三是“马克思学”的编辑方法,以陶伯特2004年版、卡弗(Carverr)版、孙善豪版、MEGA22017版为代表。不同的编辑方法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话语编码中被规制的,各版本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文献支持,也造成了一定的认识论障碍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DOI:10.16152/j.cnki.xdxbsk.2022-02-001
论文分类号:A811
Copyright © 2021 《史学月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